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资讯 > → 防范养老诈骗“图”个明白

防范养老诈骗“图”个明白

时间:2022-09-06 | 来源: 原创/投稿/转载

  “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保健品”销售公司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健康知识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保健品”销售公司往往无据承诺、虚假承诺、夸大承诺。他们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以控制糖尿病等。类似的“保健品”诈骗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会要求老人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时趁机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拉近关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续销售“保健品”打基础。

  “保健品”公司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比如在某大医院挂号费用就300元。利用老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品”。

  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被安排好的老人会说自己是会员,“保健品”效果好,还有各种福利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邻居、同事、一个小区的而轻信,随之购买产品。

  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品”就不是问题了。

  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然后去参观“保健品”生产车间。

  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某公司将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购买股票可获得高额回报,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股票,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

本文标题:防范养老诈骗“图”个明白版权说明
1、《防范养老诈骗“图”个明白》一文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