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不负——秩序的初期
机会往往更多出现在前期的粗犷阶段,无论对企业和个体来说都是如此。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使人无暇,或者说有意无意间会不那么重视,甚至可能是放纵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哪怕是比较明显的漏洞。
所有人都看得到的明显漏洞,管理者不可能不知道,可是当快速扩张,抢占市场成为唯一要务的发展初期,如果冒然把漏洞全堵上,可能也就意味着堵死了自己发展的出路。所以,即便是想到了可能的漏洞,也会暂时装着看不见。“水至清则无鱼”这句古训便成了骨子里的教条和决策的指南。
“要发财就要抓住起初这两年!”这句常常听到也常常挂嘴边的话确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长期以来我都觉得它指的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最初阶段,企业对销售人员制定的政策是最好的,不仅提成比例高,任务不重,话语权大,企业还离不开你。一旦企业做大有些实力,市场也稳定了,话语权也就转到了企业身上,决定区域市场人的就可能不是那个曾经“功勋卓著”的销售员,而将是企业自己了。此时的市场交给谁都不会有太大区别。当企业资源起主导作用而不是业务员努力的时候,市场负责人的收入自然就不会仍然那么“喜出望外”。
老赵是做化学原料药销售的,且所在企业是老牌国有企业,这就注定了他的收入并不会太高。药原料销售与成品销售完全不是一回事,毕竟原料药本身利润空间有限,不像制剂有那么多可操作价格空间。加上原料药的市场相对比较透明,销售对象的制剂企业也有成本控制,因此给销售员的提成自然也就完全不能与制剂销售的相提并论。尽管面对的销对象不同,价格空间有限,但在开发市场的最初阶段却也是有些管理空隙的。同样能让销售员有空子可钻。当然,这大多是危险且不太合法的。
以我的所见所闻,最简单,也最常被利用的漏洞就是货款管理。业务员很容易就能在他分管市场的客户那收到现金形式的货款。至于到手的现金如何处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觉悟,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东窗事发之前,老赵在我们财务也有收到过现金,并且我也隐约(其实很明显)知道他把收来的钱用于消费了,其中就包括偿还打牌欠的钱。这也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他们企业也许会派人过来了解情况时我没感到特别意外原因。
当然,即便感觉到老赵把收来的货款消费掉了,我也没太仔细想过他会有多大亏空。从我们公司冲抵货款的那点钱并不多,我一直都认为最多只是临时挪用周转一下,回去就会处理。不过尽管不认为会成长什么大问题,但心里还是有些为他担心。
不过转念一想,百废待兴的时代规则尚不健全,或者说还没精力,也没迫切性去严格执行规则的时候,这不过是个十分常见,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