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资讯 > → “一人户”需要被理性对待

“一人户”需要被理性对待

时间:2022-10-09 | 来源: 原创/投稿/转载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我国“一人户”家庭达1.25亿,占比超过2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认为:从结构看,我国当前的“一人户”家庭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老年单人家庭,即老年人中处于独居状态的家庭,另一部分就是年轻单人家庭。

  在这些年轻单人家庭中,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年人独居,网上有很多质疑声:独居会使青年长期生活在缺乏亲情、缺少家庭温暖的环境中,会对青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损伤。也有人谴责:独居青年只追求自己享乐不想承担责任,青年人“不婚”会加剧生育率下降,导致“老无所依”现象加剧。然而,实际上,“一人户”同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喂妈,怎么又打电话?我不是说过年回家吗,现在回不去,工作还没干完。县城有什么好的,表哥、表妹喜欢,我又没兴趣,找对象的事再说吧。”不等电话那头回应,李萍(化名)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从黑龙江黑河市一个小乡村走出来的李萍,在沈阳生活了3年有余。5年前,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李萍曾回老家县城找到一份小学教师的工作。两年后,她又回沈阳独自生活。她说:“在老家干了两年才知道,还是沈阳适合我,大学同学都在这边,每天的生活也很充实。回老家有父母在身边,太不自由了。”

  独居对于李萍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在沈阳,她的工资支付房租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离开老家后,她终于不用每天被追问“什么时候找对象”了。虽然李萍马上30岁了,但她暂时不想结婚。她说:“我看到太多人被恋爱、婚姻改变,生活中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要与另一个人互相迁就,我暂时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况且晚婚也没什么,但家里人没法理解,每天都在问,还总拉我去相亲,太累了。”

  除了婚姻观,还有生活理念、消费习惯的不同,让李萍和父母每天都处在矛盾中。终于,李萍决定离开老家独自生活。距离拉开后,吵架的次数确实减少很多。将来李萍究竟会不会改变想法,还未可知。就算独居,李萍的生活每天也很充实。她养了一只小狗,每天的遛狗、喂狗就要消耗她大量的闲暇时间,偶尔再和朋友逛逛街、看看电影,“一人户”的生活也很充实。

  和李萍不同,刘辉是被迫成为“一人户”。刚刚毕业两年的他,在天津工作。在山西农村老家的母亲身体不好,每年看病、吃药开销很大,家里还有正在读高中的弟弟。生活压力迫使他留在大城市多赚钱,平时的收入除了必要的消费,都寄回老家了。他说:“由于母亲的身体原因,老两口很难来这边生活。之前看病来过天津,但他们很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我也不想在天津工作,但没办法,我需要这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

  大学期间,刘辉有一个谈了两年的女朋友。毕业时,刘辉的意向很简单,找一个生活成本不太高的城市和一份报酬还不错的工作。而女朋友却不想在陌生的城市漂泊,她想回老家,那里有亲人也有稳定的工作。无法达成一致让两人分道扬镳。现在的工作单位也有很多同龄人,刘辉有不少机会改变“一人户”的现状,但他都放弃了。他说:“我当然想谈恋爱了,但实在谈不起。不说远的婚房、婚车、彩礼,就说谈恋爱逢年过节总得买礼物,平时也要看电影、吃大餐,我实在负担不起。”

  单身人口和独居人口的增加,催生了一人居、一人食、一人游的消费市场。围绕这一庞大消费群体,也衍生出能对话的智能家电、单人小火锅、小户型公寓……随着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单身生活更加丰富多元。根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1年单身青年居行报告》数据显示:超三成的单身青年每月在休闲******、餐饮美食上的花销占比较高。

  此外,日常缴费、生活日用、服饰美容等方面也是他们的主要开销。已购房单身青年中,餐饮美食、住房物业、文体教育等方面的花销占比高于均值。根据客观数据,他们的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

  至于“独身主义”“不婚主义”,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老无所依,像李萍的家人一样,一味地谴责并不能让他(她)转变观念,只会激化矛盾。只有适当地引导,以身作则地经营好自己的婚姻,让年轻人感受到家庭的美好,才会慢慢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一人户”慢慢变为“两人户”“多人户”。

本文标题:“一人户”需要被理性对待版权说明
1、《“一人户”需要被理性对待》一文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