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资讯 > → 变“行”记_交通_西安_小时

变“行”记_交通_西安_小时

时间:2023-07-11 | 来源: 原创/投稿/转载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六兄弟家?”五岁的儿子时不时就问我,他对两年前在青岛的美好时光总是很留恋。“疫情过后,说走就走,约起来”,我安抚着他。2020年,疫情平稳后,我们大学舍友商议再次相聚。通过集体视频会,我们敲定相聚地点后,就在网上选好了民宿、买好了机票、车票。下了飞机、火车,公交、地铁、滴滴专车,一路的便捷,当日早上我们都还在各自哈尔滨、沉阳、天津、重庆、西安的家里,下午就在青岛的民宿里下了厨房,做了晚餐。这个速度可是我们上大学那会儿想都不敢想的,便利的交通条件实现了我们“说走就走”的旅行。今非昔比,不由地感慨起了上大学时那“一票难求”的困难日子。

  十几年前,一到寒暑假,同学们便集体陷入焦虑,回家心切的心情与一票难求的困境交织。能够顺利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简直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兴奋。可是中彩票的几率太少太少了,绝大多数同学都把希望寄予了各自的老乡会。老乡会的会长们自然就承担起了这一重任,他们人人带上几天的口粮,背上被子直接就住在了火车站的售票大厅里,“死磕到底”直至为老乡们都抢到回家的车票。辛苦抢到的车票只有很少的坐票,好多都是站票,卧铺票更是不敢奢求,但总归是能上车了。报纸、马扎、小板凳,各种“座位神器”也是纷纷登场。即便如此,回东北的同学还要煎熬三十多个小时,回家的路真是又“长”又难“走”。

  以前都是听同学们述说,直到参加工作,我才线月我和哥哥坐上了从河北老家开往西安的绿皮火车,一路穿山越岭、走走停停,坐了足足13个小时才“晃”到西安。在西安呆了几天后,我又和同事们乘坐大巴车,一路颠簸“摇”了8个多小时候到了陕北绥德的太中银铁路项目部。

  没过多久,哈大高铁动工建设,我被分配去了东北。从项目部到西安的路上真是一波三折,我拖拽着两大箱子衣物,从大巴转到小巴,从小巴转到公交,从一辆公交转到另一辆公交,来回折腾倒车上下车不下二十余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又切实体会到30多个小时火车车程是什么概念了。一天两夜,31个小时,穿越七个省市,不过我比我同学幸福的是我坐的是卧铺,吃喝睡啥都不耽误。更幸运地是,我遇到了几个特别特别友善的小哥哥,一路嗨聊,我自豪的告诉他们我是去建设高铁的,开通后哈尔滨到大连的高铁4个小时。那时的“高铁”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大家都对其充满了期待。

  2020年央视国庆的特别节目——坐着高铁看中国,第一期就介绍了哈大高铁,坐上哈大高铁看中国粮仓赏秋光,看丰年中国。我相信他们肯定也看到了,甚至经常坐着这趟高铁便利出行。我为我们二公局人参与建设的这条美丽高铁而骄傲,那里留下了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与奋斗的足迹。

  后来,尤其是近10年,二公局成功转型升级,相继承建了京沪高铁、兰渝铁路、贵广高铁、九景衢铁路、京雄城际铁路等国家重点铁路项目,还走出国门承建了“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肯尼亚百年世纪工程蒙内铁路、内马铁路,从国内的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再升级为智能高铁,从国内走向世界,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贡献着二公局力量。

  不仅如此,二公局还积极“进城”,进军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业务范围遍及西安、成都、深圳、广州、青岛、佛山、重庆、大连等国内重点城市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两铁”核心竞争力日益强大,“中交铁道”品牌效益凸显。

  新时代的交通强国,我们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我们亲身经历着、参与着国家交通的飞速发展,也享受着便利交通带给我们的幸福感与自豪感。从原来的一票难求到现在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购票成功;从出行的普快到特快再到高铁,从无座到硬座再到卧铺。市内交通由线路单一的公交到换乘便捷的地铁。路多了,车快了,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的生活幸福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十年来,我们迎来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神州大地路网畅通、舟行八方,四通畅达。这自然少不了我们二公局人的智慧与汗水,付出与努力。

  时代浪涌奔腾向前,交通强国任重道远。在党的二十大和局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二公局人将一如从前的勇毅前行,争当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实现交通强国贡献二公局力量。

本文标题:变“行”记_交通_西安_小时版权说明
1、《变“行”记_交通_西安_小时》一文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