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时间:2024-08-10 | 来源: 原创/投稿/转载
直播间里,名牌服装卖出“骨折价”,很难让人不动心。近日,浙江德清警方打掉一个低价售卖假冒名牌服装的网络直播售假团伙,案值超500万元。
打开带货直播,夸张渲染的广告词屡见不鲜。比如,“一个月就能变美丽”“行业内唯一的专利”“跟大牌的成分完全一样”……
而现实却是,某些博主口中有着“神奇功效”的产品频频暴雷,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品频频出现。建立在网络诚信基础上的推荐分享,演变成了无底线的“恰烂饭”,消费者成了“冤大头”,为带货广告里的表演“买单”。
一些虚假带货广告泛滥的背后,是一个由商家、博主组成的产业链条:商家利用虚假广告迅速捕捉消费者眼球,不惜夸大其词,玩弄“文字陷阱”,实现流量变现。博主“一股脑”只管卖出,售前不“试用”,售后不负责,对着镜头“博出位”“使劲夸”。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发布虚假宣传广告需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者需承担刑事责任。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带货主播为此口碑尽毁,甚至吃了官司。这样的教训值得汲取。(文案:熊嘉艺、杨淑馨、李洁琼)
本文标题:content版权说明
1、《content》一文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