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证便民”向和谐宜居目标再进一步_北京时间
据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即日起,“复员转业、回国等申请回京入户所需提供的户口注销证明”“独生子女父母领取奖励要交的生育情况证明”“高校毕业生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贷款代偿时提交的就业和在岗信息证明”等49项证明事项将被取消...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北京市再取消49项办事证明”的消息,引发市民的普遍关注。据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即日起,“复员转业、回国等申请回京入户所需提供的户口注销证明”“独生子女父母领取奖励要交的生育情况证明”“高校毕业生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贷款代偿时提交的就业和在岗信息证明”等49项证明事项将被取消,此次减证后,本市证明事项仅剩61项。
近年来,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一些机构会催促居民到所在社区、派出所等部门开具各类证明,而其中有些证明并非必要,完全是各部门之间存在部门壁垒,不愿主动承担责任所致,让居民在办事时反复跑腿不说,甚至出现了“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我女儿是我女儿”等“奇葩”证明,让人们既叫苦不迭又哭笑不得。据统计,一个人的寿命不足百年,从娘胎里的准生证到去世后的骨灰存放证,仅常用证件就100多个。如果把办证所需时间和费用累加,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针对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社会现象,李克强总理曾在2015年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表示,“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此后,国务院开始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全面清理“奇葩证明”。
2016年以来,北京市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等精神指导下,针对烦扰企业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持续开展了“减证便民”工作,本批49项证明取消后,本市市级部门和事业单位已分4批、累计取消证明达253项,精简比例达81%。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为例,自2016年至2018年,该局3年内共取消和调整了16项证明,仅取消调整就业失业管理服务中涉及的证明,就减少了证明材料约35.7万份。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市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更是总书记亲手为北京指引的前进方向。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政治中心体现着大国首都的根本和核心、文化中心体现着国家软实力的空间载体、国际交往中心体现着国际影响力、创新中心体现着时代潮流和发展;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来说,能够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就是对于“和谐宜居”的最大体现。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总书记对于首都发出的时代之问。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办事的难点和痛点,提高居民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无疑能让北京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再进一步!
据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即日起,“复员转业、回国等申请回京入户所需提供的户口注销证明”“独生子女父母领取奖励要交的生育情况证明”“高校毕业生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贷款代偿时提交的就业和在岗信息证明”等49项证明事项将被取消...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北京市再取消49项办事证明”的消息,引发市民的普遍关注。据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即日起,“复员转业、回国等申请回京入户所需提供的户口注销证明”“独生子女父母领取奖励要交的生育情况证明”“高校毕业生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贷款代偿时提交的就业和在岗信息证明”等49项证明事项将被取消,此次减证后,本市证明事项仅剩61项。
近年来,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一些机构会催促居民到所在社区、派出所等部门开具各类证明,而其中有些证明并非必要,完全是各部门之间存在部门壁垒,不愿主动承担责任所致,让居民在办事时反复跑腿不说,甚至出现了“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我女儿是我女儿”等“奇葩”证明,让人们既叫苦不迭又哭笑不得。据统计,一个人的寿命不足百年,从娘胎里的准生证到去世后的骨灰存放证,仅常用证件就100多个。如果把办证所需时间和费用累加,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针对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社会现象,李克强总理曾在2015年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表示,“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此后,国务院开始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全面清理“奇葩证明”。
2016年以来,北京市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等精神指导下,针对烦扰企业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持续开展了“减证便民”工作,本批49项证明取消后,本市市级部门和事业单位已分4批、累计取消证明达253项,精简比例达81%。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为例,自2016年至2018年,该局3年内共取消和调整了16项证明,仅取消调整就业失业管理服务中涉及的证明,就减少了证明材料约35.7万份。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市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更是总书记亲手为北京指引的前进方向。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政治中心体现着大国首都的根本和核心、文化中心体现着国家软实力的空间载体、国际交往中心体现着国际影响力、创新中心体现着时代潮流和发展;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来说,能够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就是对于“和谐宜居”的最大体现。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总书记对于首都发出的时代之问。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办事的难点和痛点,提高居民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无疑能让北京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再进一步!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